保定徐水区原来叫徐水县,那么徐水之名是怎么来的呢?徐水当地人应该大多都能回答上来,徐水是因境内有徐河而得名徐水,但是如果成哥继续问徐河说的是哪条河呢?估计很少有人知道了,有当地的开玩笑说是漕河的,因为漕河的驴肉好吃,也有人认真的说是瀑河,因为沿着瀑河有燕南长城,这河老出名了。说的都不是很对,接下来成哥给朋友们分析下徐河是哪条河。

徐河简介
在了解徐河之前我们先了解下徐水名字具体来历,在明朝初期的洪武八年到民国初期,保定徐水区其实一直叫安肃县;到了民国三年当时的民国内务总长叫朱启钤,这小子研究发现全国重名的县太多了,重名相关的县多达221个,为了邀功,他就拟了一份改名清单给当时大总统袁世凯,并且改名方案得到批准,后来就把221个县里重名的县,只各保留一个,最后修改了127个县的名字,期中就包括当时安肃.

朱启钤
安肃县当时是和甘肃省的安肃道重名,也只能被迫改名,因为县里有徐河就改名了徐水县。不过我就纳了闷徐水当时有好几条河,有瀑河 漕河 萍河 曲河 鸡爪河等多条河流,尤其瀑河漕河都属徐水主干河流。为啥徐水名字要拿徐河做参照物呢?
让我们还是回到原来的问题到底哪条河是徐河呢?成哥查阅了一张《安肃县志》老地图,发现了徐河的踪迹,原来徐河就是漕河的一个分支,不过我们从这张地图上只能发现徐河是往南流了,不知是从哪里开始分流,流向哪里;成哥又从《水道巡往》中发现了一张不知出自古代何年的清苑县河道图,里面很明显看到清苑县北唯一的一条河流是漕河支河,也就是对应的徐河,而且这张地图上还明确标注了徐河在漕河的分支位置;写有“漕河支河上自安肃县漕河店起分水入府河”字样,就是说徐河是从漕河店漕河分流出来的,位置就是现在的漕河村。从地图上也不难看出徐河流入了保定府护城河,当时徐河应该是保定府护城河的主要供水河,河水最后通过护城河进入府河。

但是成哥又查阅了一张1926年的彩色地图,这张地图很明确的标注漕河村村前之河上游为徐河,发源于五回岭,这和《徐水新志》《直隶河渠志》等记载中描述的一致,地图上漕河村河道分支往东为漕河,漕河村河道分支往南仍为徐河,成哥也更支持此观点。
为什么说现在的漕河上游是旧徐河呢?《保定府志》中还记载“漕河徐、河本为二水,今漕河无上流,徐河失下尾,故徐河入安肃西南境为漕河所得。也说明徐河下游变道后进入了漕河旧河道。

清苑县河道图
即使后来清中晚期和民国地图上标注漕河到保定府分支是徐河也不完全正确,因为这条河本就是人工开凿的运河。最早的徐河运河还有一条叫黄花沟,现在保定北湖公园到东湖公园的这段河道仍然被称作黄花沟,只不过是58年调整过的河道。《畿辅通志》中记载北宋的时候因为清苑城(保定府城)无河通舟,所以开始从满城要庄村引徐河之水,人工开凿运河,因中间途径黄村 花庄二村后被称作黄花沟,到了金代的时候河道淤废,又重新修建了漕河村到保定府的运河。此河途径路家寺村、徐河桥村等地,最后和保定府护城河连通,当时称徐河沟,也就是我们看到的清中晚期地图和民国地图上后来标注的徐河。

黄花沟
徐河桥村的徐河桥就是建自金代大定二十年,当时桥修的很大,用时15年才完工,说明当时河水肯定也很大。可惜的是清朝同治年间,此桥逐渐弃用,后来被毁。因河道也是人工开凿的,民国以后,河道淤泥无人清理而断流,徐河之名逐渐淡出,所以现在很多人更不知道徐河是那条河了。
由此我们可以明确的说现在的漕河中上游就是原来的古徐河,但是不管怎么说民国三年,安肃县更名徐水时,漕河村往东注入保定府河的这段河流当时也叫徐河是没有争议的,那么我们就基本上知道民国三年安肃县更名徐水的原因了,主要还是因为徐河流经当时的保定府,人们都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徐河虽然也是往低处流,但是徐河之水注入了保定府的护城河,那也是当时保定河水界的一大幸事。因为当时的省府也在保定。

1926保定府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