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鸟谱(四) 册 白头翁 台北故宫藏
白头翁,又称白头鸟、长寿鸟,因鸟头顶有一块白色的羽毛而得名。《三国志·诸葛恪传》载:诸葛恪少年时就聪明过人,才思敏捷。有一次白头鸟飞到殿前,孙权问他:“这是什么鸟:”恪回答说:“这是白头翁也。”“白头”即白发,“翁”是对长者的代称,故“白头翁”又代称老人、老翁、长者,寓意长寿白头、鹤发童颜。人们常以白头翁代称长寿白头,故又称“长寿鸟”。唐代诗人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诗中云:“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清 蒋廷锡 花卉册 紫薇白头 台北故宫藏
白头翁常栖居竹林、树林之中,以昆虫、杂草种子及浆果为食,是一种益鸟。其特征是雌雄不离,成双成对,民间多以白头翁比喻忠贞不渝的爱情。汉代乐府古辞《白头吟》云:“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所以,古时把白头翁作为吉祥鸟来看待,用以寓意夫妻恩爱,白头偕老。
明 吴令 堂上白头图 轴 台北故宫藏
白头翁作为吉祥,是因为其头顶毛色洁白的特点,以及其名称白头翁与长寿等吉语相契合,所以常用来寓意白头长寿,青春永驻。
诸仙妙绘 册 无款海棠白头 台北故宫藏
白头翁作为长寿的象征,被视为吉祥鸟,得到人们的青睐和喜爱,多用来作各种家具、建筑物、木雕、刺绣等图案的主题。如把白头鸟与寿石、长寿花(月季花)结合的纹图为“白头长寿”图,用来祝颂夫妻长寿,青舂常在;如把白头鸟与牡丹绘于一起的“白头富贵”图,多用来祝颂夫妇白头到老,生活幸福;如画桐树枝上居两只白头鸟的纹图,为“堂上双白”图,多用来祝寿,寓长者长寿、生活美满之意;如把白头鸟与竹梅等高雅之物绘于一起,外加连绵不断的盘长纹的“白头长寿”图,寓意福寿绵长、幸福美满,多在结婚用品上运用。
以上文字素材来源:李湧,李道魁主编 《中国吉祥民俗文化》 2009 第116-117页。
明 仇英 花鸟册 紫薇白头翁 台北故宫藏
最后我们欣赏一下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画经典纨扇页《白头丛竹图》——
《白头丛竹图》页,宋,纨扇页,绢本,设色,纵25.4厘米,横28.9厘米。
图绘白头翁鸟两只栖于丛竹之中。图中的丛竹,自竹篁中长出的几枝落叶的老枝,画幅左上方伸展,这就打破了左面景物过于稀疏的格局。左侧的老枝,竹叶开始枯黄,在几处竹叶根部略见积雪,分明是初冬时节。两只鸟伫立于一根枝权上,上者低头梳理羽毛,长尾下垂;下者凝视前方,姿态逼肖。
此图画竹先以浓墨细笔勾出枝叶,再以淡色渍染,染色时从尖到根逐渐加深,叶根部留白作雪。笔墨严谨,色调沉着。设色除了竹叶较重的青绿,其他部分用色都很清淡,做到工而不板,丽而不俗。两只白头翁先用笔层层晕染,然后用尖毫细笔画出它们身上的绒羽,这样刻画出丰满可爱的白头翁形象,与竹枝、竹叶的劲利画法不同,而柔软蓬松的翎羽与刚直劲挺的竹枝、竹叶,形成艺术效果的对比。足见作者在此图上施以多种手法而得到的艺术效果甚佳。这是作者对自然界的花鸟进行认真观察、勇于摸索、不断实践创作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