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爱国古诗词大全(读这十首古诗词,感受那份激昂的爱国情怀)

时间:2024-09-30 08:27:37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无数战争的洗礼,每一个朝代更迭之际,就是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的英雄豪杰辈出之时: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汉代白马英雄随时为国捐躯的坚定决心。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唐代从军将士不打败敌人誓不归还的豪迈誓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是宋代文天祥不惧生死、只求名垂青史的雄心壮志。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是明代戚继光一片抗倭报国的一腔热血。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是清代徐锡麟战死疆场、舍身报国的崇高理想。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是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

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古已有之,不论身处何地,都心念祖国,

这是根植于每个中国人内心的意念。

1.《白马篇》

曹植 〔两汉〕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此诗是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的前期代表作。此诗以曲折动人的情节描写边塞游侠儿捐躯赴难、奋不顾身的英勇行为,塑造了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超、渴望为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游侠少年形象,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2.《从军行七首·其四》

王昌龄 〔唐代〕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七首·其四》是唐代边塞大诗人王昌龄的名作古从军行七首中的一首。这首诗描写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情景,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其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堪称是名篇中的名句,表明边塞将士誓死杀敌的气概。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的诗篇。

3.《金陵晚望》

高蟾 〔唐代〕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晚望》是唐代诗人高蟾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篇题画之作。诗人借对六朝古都金陵的感慨,抒发对晚唐现实的忧虑。前二句在对浮云、晚翠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中,展示故都盛衰无常,隐含唐王朝正是国运陵夷之时。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晚唐现实的忧虑和对前途的担忧。

4.《出塞二首》

王昌龄 〔唐代〕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组边塞诗。第一首诗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慨叹边战不断以及国无良将,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边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第二首诗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唐朝边塞战争的忧虑和对良将的呼唤。第一首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描绘了边疆戍卒离家远去,长期征战在外,生死未卜的情景。第二首诗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则表达了诗人对良将的呼唤和对国家安危的关注。

5.《满江红·写怀》

岳飞 〔宋代〕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写怀》是岳飞的一首词,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朝廷的赤胆忠诚,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上片抒写作者对中原重陷敌手的悲愤,对局势前功尽弃的痛惜,表达了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下片抒写作者对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对国家朝廷的赤胆忠诚,表现出作者对祖国统一的殷切愿望。

6.《过零丁洋》

文天祥 〔宋代〕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诗人回顾平生,表达了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最后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7.《述国亡诗》

花蕊夫人 〔五代〕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述国亡诗》是五代时期女诗人花蕊夫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第一句是叙述蜀国降宋的事实,第二句使诗意更为深入,同时也展示出了这位宫妃的内心活动和对蜀国灭亡的看法。第三句具体讲述蜀国投降的惨状,第四句用了反问句式并运用反语斥责了蜀主的无能,又嘲笑了文武群臣甘当俘虏的丑态,从而表明了这位宫妃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

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国家灭亡的悲愤之情,以及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不满。

8.《望阙台》

戚继光 〔明代〕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望阙台》是明代著名抗倭英雄戚继光所做。这一联是借景抒情。作者登上望阙台,赫然发现:千峰万壑,秋叶流丹。这一片如霞似火的生命之色,使作者激情满怀,鼓荡起想像的风帆。这两句诗形象地揭示出封建社会中的爱国将领忠君爱国的典型精神境界。

该诗概括了诗人在苍茫海域内东征西讨的战斗生活,暗寓抗倭斗争的艰难困苦。因有感于曾一起抗倭的汪道昆被弹劾罢官,来形容自己像远离京师孤立无援的臣子,远望皇帝居住的地方,作者仍盼抗倭斗争能得到朝廷的充分支持,既表达了对祖国的赤诚,自己有一片抗倭报国的一腔热血,也蕴含了对朝廷的忠贞。

9.《出塞》

徐锡麟 〔清代〕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为国捐躯,哪会想将来战死后尸体以马革包裹而还。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义无反顾的革命激情和牺牲精神,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把一腔报效祖国、战死疆场的热忱发挥得淋漓尽致。

10《七律·长征》

毛泽东 〔近现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达了克服困难后的欣喜,以及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坚信胜利会到来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