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应该知晓的典故9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典故,或者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或者是一则幽默的故事,它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像天空中的星月、太阳,熠熠生辉,学习中国语言、文化如果不掌握它们,我们的学习和领悟就可能失去灵光。
一个中小学学的学生,不知道典故,就很难理解语言、文学,更可能是考试的障碍;
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不知道典故,就很难理解语言、文化,缺乏底蕴。
今天,我们将介绍一个新的典故和相关词语给大家。
我们现在经常听到有人介绍自己的妻子为“拙荆”,源自何处?
荆,灌木,多丛生,枝条柔软,可编筐篓。种类很多。有牡荆、黄荆、紫荆等种类。
竟荆木制成的荆条,古代用来作为刑杖。如《史记.廉颇蔺相如传》记载︰“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是说战国时,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社稷着想,每每退让。后来,廉颇知道了,深感自己无知,就袒衣露肉,背负荆条,跟随宾客到蔺相如居所谢罪。
这就是成语“负荆请罪”的由来。
荆,古代贫穷女子经常用来做发钗,后来便有了“荆钗”一词。
至于,称呼妻子,首先声明:拙荆,不是笨拙的荆条,这里的“拙”是自我谦称。“我”的意思。比如“拙作”。“拙荆”乃在下丑陋的媳妇的意思,
这里还有个典故。
【典故】

我们中国,古代有四大美人,大家多数人熟悉,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四大美女”。
相对应,还有“四大丑女”,你可知道?即嫫母、钟无艳、孟光、阮氏女。
“四大美女”虽然美丽无比,但她们的命运却是非常曲折的,而四大丑女虽然长相不好看,结局却是皆大欢喜的。孟光就是如此。
孟光是东汉平陵人,她生得皮肤黝黑,又身材肥胖,长得特别丑。
“上帝既然给你关上一扇门,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户的。”孟光虽然长得不好看,却是品德极好,出身高贵。她生于当地数一数二的富商之家,却是不爱华丽,荆钗布裙,她天生神力,能力举石臼。
一次,孟光在荒野中又遇到一个饿晕的落魄书生,她把他背回家悉心照料。书生醒了以后,非常感动,以身相许,就向孟光提亲。光当即就把书生数落了一顿:“你们这些读书人,明明四肢健全,却总想着巴结权贵。你们如果过得好,不会正眼瞧我们一下,落魄时却连极其可怜。如果我答应了你,别人就会说我乘人之危,所以你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吧!”
当地一个财主的儿子向孟光求亲,也遭到了她的拒绝。那小子来了脾气,指着孟光说:“你长这么丑还挑,我肯娶你是你的福分!”孟光说:“你有本事,那你去买漂亮的啊,纠缠我我这般丑的干什么?”
县令的小舅子听说以后,立即对孟光来了兴趣,打扮成高雅的儒士,上门提亲,说:“呵呵,久闻姑娘高义,小生实在佩服!”孟光却说:“高义怎比得过高官?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我不如你啊!” 然后,呵呵,然后,就是没有然后了。
孟光眼光太高,对于夫婿的百般挑选,到了三十岁还没出嫁,父母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但是孟光说她要嫁就要嫁梁伯鸾那样的贤士。
这梁伯鸾,又是何许人也?梁伯鸾,乃梁鸿,自小家贫,却十分好学,太学毕业,博览群书,品行高洁,由于世道混乱,梁鸿不肯趋炎附势,因此不愿做官,做了隐士。自然也是到了三十多(和孟光年纪相仿),一直未娶。多少靓女佳人都想嫁给他,他都不动心!没想到,得到孟光的话后,梁伯鸾竟然主动上门提亲。
孟光能拒绝梦中情人吗?当然,是开开心心地出嫁了呗!
出嫁之前,新娘子往往都要给自己准备豪华美丽的嫁衣,可孟光却让人做了好几套粗布衣裳,弄了荆钗,众人不解,孟光也不多做解释。
出嫁的时候,当然孟光没有荆钗布裙,如果那样,父母也觉得丢人啊!父母可是富裕人家!
出嫁那天,孟光被家里人打扮得的十分华丽,可是婚后一连七天梁鸿都不尽夫妻之礼。孟光就问梁鸿:“你既然选择我做了老婆,为什么七天了都不搭理我?”梁鸿说:“我理想中的妻子是能和我一起过苦日子的,我不求她长得多美,只要简朴勤劳就好,可你这般在意穿着打扮,太让我失望了。”
本来孟光听了这话,却心满意足地笑了,说:“太好了,夫君,我这么做都是为了考验你是不是真的是贤士呢!” 说完就回屋换上了她提前准备好的荆钗布裙,梁鸿高兴了,说:“这才是我梁鸿的妻子呢!”
后来,夫妇俩到霸陵山中隐居去了。孟光勤劳朴实,善良聪慧,成了后世许多妇女效法的榜样。
【相关语言】
有道是“孟光”倒是没成了贫穷妻子等代名词,可是“荆钗布裙”“布裙荆钗”“裙布钗荆” “布服荆钗” “荆布”“荆钗”“布裙”来代指妇女服饰朴素,也借指服饰朴素的妇女。还用“荆妻”“荆妇”“山荆”“拙荆”“老荆”谦称自己的妻子,还有偶一个词“亡荆”,大家一定知道什么意思了——“已故妻子”。
【用例】
“平生不识绣衣裳,闲把荆钗亦自伤。”
——唐朝李山甫《贫女》
“虽然日逐笙歌乐,常羡荆钗与布裙。”
——徐月英《叙怀》
“花钱粉钞费商量,裙布钗荆也不妨。”
——孔尚任《桃花扇》
“怡怡伉俪真难保,布服荆钗有人悦。”
——李祯《剪灯余话·长安夜行录》
“德耀归来虽富贵,忍弃平生荆布。”
——张孝祥《念奴娇》
“荆钗任意撩新鬓,明镜从他别画眉。”
——杨志坚《送妻
“荆钗劝酒仍祝愿,但愿尊前且强健。”
——范成大《分岁词》
“小弟只有一儿,七年前为看神会失去了,至今并无下落。荆妻亦别无生育。”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五
